文|小鱼奶爸日记原创,欢迎个人转发和分享
有了孩子,才知道什么叫“爱恨交织”,他有时是天使有时是恶魔,真叫人无奈。
开启天使状态,宝宝总是笑脸盈盈,萌到心坎里,但开启小恶魔状态,调皮捣蛋停不下来,甚至在情绪激动、亢奋的情况下,还会“出手伤人”,大部分家长应该都挨过宝宝的巴掌或重拳。
家长的常见反应是,为了制止孩子这种“暴力”,直接打回去,结果孩子“变本加厉”,由拍脸到抓脸到撕脸,一路升级。有家庭指导师针对这种情况调侃地说:现在孩子打人、家长还手,等孩子长大了,就不怕双方打起来?
其实家长之所以会有还手的举动,是因为孩子打人往往突然,没办法预知力道和时间。
因此,未雨绸缪,弄清孩子总爱打大人脸的原因就好了。
宝宝爱打妈妈的脸是为啥?
壹、孩子自身能力的发展
随着孩子能力的发展,对自己的身体控制能力越来越灵活,胳膊更有力量了,甚至可以做和大人一样的动作。
于是,在内在能力的驱使下,孩子想要展示自己的能力,兴奋时就会下意识爆发能力,出现打人的动作,而出现在他面前的大多是大人的脸。
也就是说,孩子打人有时是无意识的,甚至他自己都觉得惊奇,从而反复去做,直到觉得无聊才会停止。
贰、情绪发泄
孩子也并非无忧无虑,会存在负面情绪,但没办法用语言概括出来。这时,大脑会发出信号,调动身体能力表达情绪。
因此你会发现,很多孩子都是在情绪急躁时打人,举止突然,动作迅速。
叁、身边人的不当回应
之所以孩子打人的行为越说教越猛烈,是因为他发现自己的行为可以控制家长的情绪,从而产生成就感。
你一定看到过这样的情况,老人被孩子打脸后,还嘻嘻哈哈回应,甚至用逗引的方式肯定孩子的行为,比如孙子长能耐了,会打人了。
孩子被肯定又觉得有趣,就会继续这个行为。
年轻家长会唠叨打人不对,装作很疼,很生气,可实际上还是在逗孩子。孩子看到这种夸张的反应,依旧觉得没什么大事,于是愈演愈烈。
肆、表达喜爱
研究人员在实验中发现,之所以孩子更愿意打妈妈的脸,是因为两者的联结更强,而且妈妈愿意为孩子降低原则,觉得心疼或惊讶,这种情绪就促使孩子更想展示自己的力量。
而且,妈妈的脸很柔软,每次都是新的体验,孩子怎么能不喜欢呢?
很多妈妈处理孩子打脸存在误区,认为只要立刻制止就有效果,或者干脆示弱、迎合孩子的态度。这只会让孩子变本加厉,立即制止使其惊恐、不知所措,妈妈示弱则会让孩子觉得自己很强。
这种情况应当如何处理?
壹、态度平和
家长可以先停顿一会,不要激动训斥,用眼睛和孩子交流表示态度。
你可以这样说:你有点着急(生气),太小的孩子可能听不懂,但能从你的表情里看出大概的含义。
次数多了,孩子自然就懂了,不要强调“打”这个动词,只要强调情绪就可以了,孩子自然就会停下来。
贰、真实表达
如果孩子长大些,力气大了,真把妈妈打疼了,要认真对他说:“你看,妈妈的脸都红了,很疼,我现在要处理一下”,随即拿毛巾热敷。
不要指责孩子,让孩子确切感知妈妈真的很疼,是最直观的,比讲多少次大道理都管用,孩子会产生同理心。
记住一点,真实表达要表情严肃但不带情绪。
叁、教孩子正确表达情三亚代妈最高报酬多少绪
如果孩子总是控制不住打人,家长就不要降低原则了,不要让孩子把这个习惯带到外面,因为其他人不可能无条件爱你的孩子。
因此,家长要在孩子情绪即将爆发、行为即将失控的时候,及时教他用举高手臂、拍手微笑等肢体动作表达情绪,这需要潜移默化的影响。
有的家长特别喜欢孩子,常用拍打小屁股、捏脸蛋、咬屁屁等小动作表示喜爱,但这并非正面表达,建议换成拉手、点头、拥抱等,这样孩子会更加地理解情绪表达,学会友好。
孩子打脸的情况可能只存在于一个阶段,但若没经历完全,不排除螺旋上升、反复出现的结果。因此,家长要耐心积极地应对,孩子才不会伤害别人,并从中学到有用的知识。
联系我时,请说是在借腹生子看到的,谢谢!
|